观摩现场
近日,在在长沙市地铁工程质量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上,“皮肤式”防水施工技术成为一大亮点。
据技术人员介绍,“皮肤式”防水施工工艺通过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成膜后,与混凝土粘接力强,可有效避免渗水,并具有良好的阻水能力和钉孔自密性,长时间内对细小破坏具有自愈性,形成真正的“皮肤式”防水,将其运用到地铁车站建设中,防水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工艺。
什么是皮肤式防水?
皮肤式防水又叫化学交联,是一种利用化学离子键式相同相互的化学作用和侵蚀性,与水泥之间发生离子键的化学结合,联接水泥基础中的孔洞裂隙,减少硬化体中的孔隙率,形成一个具有韧性的“铰”的结构。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抵抗变形能力,即使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裂隙,由于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的网状或膜状具有韧性或弹性覆盖体,能有效的抵御和修复裂隙的扩大和断裂。
皮肤式防水卷材是一种耐刺穿、外力冲击、耐热的防水卷材的防渗结构。它能与混凝土或水泥凝胶起到物理吸附与化学交联协同作用,从而牢固粘结到混凝土结构上,并在结构基面形成“皮肤式”密封防水层,柔性防水材料,能适应结构开裂变形的影响,使用水泥素浆湿铺作业,安全、简单施工,适用于防水等级高、施工环境差、基面不平整、基面潮湿、赶工期的防水防潮工程。
“皮肤”式防水思想将防水材料看作人体的皮肤,混凝土是血肉,钢筋是骨骼。在这样一种防水思想指导下的防水工程,防水材料与建筑结构层紧密粘接,像“皮肤”一样“长”在建筑上,消除了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“窜水层”。
传统的防水工程中,防水层与建筑结构层之间无法紧密粘接,只能像“雨衣”一样披在建筑物上,故被形象地称为“雨衣式”防水。
“雨衣”与“身体”之间存在“窜水层”,水由防水层的薄弱点进入并到处窜流,一旦遇到建筑主体结构的缺陷便产生渗漏。这就是与“皮肤式防水”相对的“雨衣式防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