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水材料的质量问题一直都是建筑防水隐患之一。从2012年开始,防水行业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提升工作。这几年来,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监督、居民防水意识的提升以及行业秩序的不断规范,我国建筑防水质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。从近几年产品质检结果来看,防水产品的质量逐年提高。“从2012年起,通过5年的质量提升工作,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国抽合格率逐年升高,从2011年的81.7%,上升到2016年的93.3%。”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在作2016年行业质量提升工作报告时表示。
由数据来看,防水行业的困境似乎在慢慢缓解。
虽然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的严峻经济形势和市场下行压力大,但结果高于预期。防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超过建材行业平均水平,利润虽比2015年增幅小,但总体产量增长7 %- 8 %.其次,防水行业整体升级,行业里新增17条防水卷材生产线,这已经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。所以无论是产业升级、产品质量,还是产量、利润和销售收入,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就防水涂料行业为例,2000年应属于行业的转折点。在这之前,每年一两百吨的销量算得上行业的较好水平,而在2000年之后,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,防水涂料也进入发展快车道,市场需求量逐年提升,具有节点异议的则是在2006年,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关注到防水涂料的产业规模变化,对厂家和检测部门提出了规范化的标准,行业的发展朝正规化发展,与此同时,房地产市场爆发式发展再次给予了这一产业活力。在数年前仍从属于大装修概念下的防水涂料产业,经过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,或将迎来自己千亿级别的市场“春天”。
防水工程关系到大小房屋、工程项目的安全,这一意识近几年被业界认可。朱冬青介绍,针对目前房屋渗漏率居高不下的现状,住建部将会出台防水质量保证期制度,代替目前的5年质量保修期。虽然具体的方案还在探讨期,但是可以预期防水行业及防水市场将迎来大变革。如果防水质量保证期定在20年或30年,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防水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。
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企业有一千多家,他们负责防水材料的生产和销售,但是防水工程承包商的施工水平直接影响防水工程质量。市面的确也存在着大量挂靠的、没有资质的项目经理,也有材料代理商在做包工包料的施工,他们很难成为保证期的责任主体。如果责任主体变为防水材料制造商的话,行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涉及到建筑招投标,材料、劳务分包,屋面工程的总体承包,以及培养更多的承包商来作为制造商的合作伙伴,2017年防水市场的变化将是最重头的一个。
不过这种变化不可能一步到位,市场需要适应过程,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,可能会分步实施,也会有一些细节方案、标准出台或升级,平稳地实现由质量保修期向质量保证期过渡。